cover

LCA介绍

和它的全称一样,lca(LowestCommonAncestorLowest Common Ancestor)目的就是任意两个点最近的公共祖先在哪

性质 (或许你不需要记这个)

From OI-wiki

为了方便,我们记某点集 S={v1,v2,...,vn}S = \left\{ v_1,v_2,...,v_n \right\} 的最近公共祖先为 LCA(v1,v2,...,vn)LCA(v_1,v_2,...,v_n)LCA(S)LCA(S)

  1. LCA({u})=uLCA(\left\{u\right\}) = u ;

  2. uuvv 的祖先,当且仅当 LCA(u,v)=uLCA(u, v) = u ;

  3. 如果 uu 不为 vv 的祖先,并且 vv 不为 uu 的祖先,那么 u,vu, v 分别处于 LCA(u,v)LCA(u, v) 的两颗不同子树中 ;

  4. 前序遍历中, LCA(S)LCA(S) 出现在所有 SS 元素之前,后续遍历中 LCA(S)LCA(S) 则出现在所有 SS 元素之后 ;

  5. 两点集并的最近公共祖先为两点集分别的最近公共祖先,即
    LCA(AB)=LCA(LCA(A),LCA(B))\qquad LCA(A \cup B) = LCA(LCA(A), LCA(B)) ;

  6. 两点的最近公共祖先必定处在树上两点间的最短路上 ;

  7. d(u,v)=h(u)+h(v)2×h(LCA(u,v))d(u, v) = h(u) + h(v) - 2 \times h(LCA(u, v)) 其中 dd 是树上两点间的距离, hh 代表某点到树根的距离 (dep)(dep) ;

朴素求法

朴素求LCA的想法很简单,只要一层层往上走直到两个点相同即可(但是有很多小细节需要注意)。

\qquad 1.计算每个点的父节点以及每个点的深度(到父节点的距离)显然,我们需要定义dep[N], root[N]两 个数组来分别存储 ii 点的深度和 ii 点的父节点,在求LCA需要先跑一遍dfs。
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/*
调用函数时,传入根节点,显然根节点并没有父节点,所以_root可以传入0 形如 init_root(1, 0);
之后在计算dep[N]数组的时候不用特判,直接在dep[0]的基础上加1,深度就是1(当然你的dep[0]需要初始化)
*/
void init_root(int x, int _root){//x代表当前节点,_root代表当前节点的父节点
root[x] = _root;//存储x点的父节点
dep[x] = dep[_root]+1;//存储x点的深度
for(int i = 0; i < mp[x].size(); ++i){//dfs
int y = mp[x][i];
if(y == _root)continue;//不能往回走
init_root(y, x);//下一个点
}
}

\qquad 2.接下来就是LCA函数了,需要注意的是,对于 LCA(x,y)LCA(x, y) 其中 xx 的深度必须和 yy 相同才能一起往 上走不然就会~~(爱人错过),所以在网上走前需要把 xxyy 的深度弄到相同。
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int lca(int x, int y){
if(dep[x] < dep[y])swap(x, y);//永远让dep[x] > dep[y]这样后面就不用判断力
while(dep[x] != dep[y]){
x = root[x];//让x 和 y深度相同
}
while(x != y){//一起向上走
x = root[x];
y = root[y];
}
return x;//此时x == y返回谁都行
}

倍增求法

和朴素的求法不同,倍增求法用st表进行预处理,可以减少向上走的次数,从而减少复杂度。

因为需要减少向上走的次数,对于 st [i] [j] 存储的是从i点出发,走了(1<<j)个点到的位置。

\qquad 1.首先我们需要预处理。(dfs还是要跑的,但是在此处省略,和朴素LCA一样)
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void init_st(){
for(int i = 1; i <= n; ++i){
st[i][0] = root[i];//st表的初始状态:i走(1<<0)到的是i的父节点
}

for(int j = 1; (1<<j) <= n; ++j){//因为状态由j-1推到j,所以要先循环j
for(int i = 1; i <= n; ++i){
st[i][j] = st[st[i][j-1]][j-1];
/*
从i跳(1<<j)个点可以分解成先跳(1<<(j-1))个点,跳到st[i][j-1],
再从st[i][j-1]跳(1<<(j-1))个点到st[i][j]
*/
}
}
}

\qquad 2.接下来写LCA函数:这里需要对两个部分分别修改。

\qquad\qquad 2.1对于让 xxyy 深度相同的部分,我们需要用到一些2进制的知识

\qquad\qquad 对于 xx ,需要向上走到步数是 xxyy 的深度差。(向上走一步,深度-1)

\qquad\qquad 所以记录下 lenlenxxyy 的深度差。

\qquad\qquad 我们需要知道的是,lenlen 如何分解成 22 的次方相加(因为st表是以2的次方存储的)。

\qquad\qquad 举个栗子

\qquad\qquad 假设 len=100len = 100,转成二进制是 11001001100100 ,显然,

\qquad\qquad 只有对应位是1的位置才对总体的值有贡献,

\qquad\qquad 所以我们当位置存在 11 时,向上走(1<<i)个点就行了(i指对应的位数)

\qquad\qquad 这样,总共走的点数就会是 lenlen

1
2
3
4
5
6
7
8
9
10
int len = dep[x]-dep[y];
int i = 0;//第几位
while(len != 0){//使得x, y深度相同 建议脑子里换成二进制理解
if(len%2 == 1){//当前位置存在1
x = st[x][i];//向上走
}
len /= 2;//或者右移 (len>>1);
i++;
}
if(x == y)return x;//如果这个时候x == y就说明x和y在同一棵子树,没必要进行下一步了。

\qquad\qquad 2.2接下来需要 xxyy 一起向上走。

\qquad\qquad 这里用到二分的思想,但是写法和常规二分不太一样。

\qquad\qquad 如果 xxyy 一起跳了(1<<i)个点后,x == y了,说明跳过了

\qquad\qquad 它们最近的公共祖先深度必然<=当前点的深度。

\qquad\qquad 如图,对于5和4号点,显然跳过了它们的最近公共祖先

\qquad\qquad (顺手推荐下很方面画图的网站https://csacademy.com/app/graph_editor/)

\qquad\qquad 所以显然,我们需要在第一个 x’ != y’ 的地方更新x和y才能保证不走过。

\qquad\qquad (x’ 和 y‘指在循环中走跳(1<<i)个点时到的点)

\qquad\qquad 这样得到的点应该是在 xxyy 的最近公共祖先的前一个点,所以需要返回root[x]。

1
2
3
4
5
6
7
8
9
//log2(n)函数在头文件cmath中,得以2为底n的对数
for(int i = log2(n); i >= 0; --i){
int _x = st[x][i];//在当前i下x和y跳到的位置
int _y = st[y][i];
if(_x == _y)continue;//当x和y跳到的位置相同,说明跳过了,x和y不更新
x = _x;//更新以二分逼近x和y的最近公共祖先的子节点
y = _y;
}
return root[x];

最后附上包含预处理的完整代码:

洛谷P3379 【模板】最近公共祖先(LCA)

模板题目也不能抄题解哦ヾ(•ω•`)o
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18
19
20
21
22
23
24
25
26
27
28
29
30
31
32
33
34
35
36
37
38
39
40
41
42
43
44
45
46
47
48
49
50
51
52
53
54
55
56
57
58
59
60
61
62
63
64
65
66
67
68
69
70
71
72
73
74
75
76
77
78
79
#include<iostream>
#include<vector>
#include<cstdio>
#include<cmath>
#define int long long
using namespace std;
const int N = 1e6;
vector<int> mp[N];
int n, m;
int dep[N], root[N], st[N][20];
/*
调用函数时,传入根节点,显然根节点并没有父节点,所以_root可以传入0 形如 init_root(1, 0);
之后在计算dep[N]数组的时候不用特判,直接在dep[0]的基础上加1,深度就是1(当然你的dep[0]需要初始化)
*/
void init_root(int x, int _root){//x代表当前节点,_root代表当前节点的父节点
root[x] = _root;//存储x点的父节点
dep[x] = dep[_root]+1;//存储x点的深度
for(int i = 0; i < mp[x].size(); ++i){//dfs
int y = mp[x][i];
if(y == _root)continue;//不能往回走
init_root(y, x);//下一个点
}
}

void init_st(){
for(int i = 1; i <= n; ++i){
st[i][0] = root[i];//st表的初始状态:i走(1<<0)到的是i的父节点
}

for(int j = 1; (1<<j) <= n; ++j){//因为状态由j-1推到j,所以要先循环j
for(int i = 1; i <= n; ++i){
st[i][j] = st[st[i][j-1]][j-1];
/*
从i跳(1<<j)个点可以分解成先跳(1<<(j-1))个点,跳到st[i][j-1],
再从st[i][j-1]跳(1<<(j-1))个点到st[i][j]
*/
}
}
}

int lca(int x, int y){
if(dep[x] < dep[y])swap(x, y);
int len = dep[x]-dep[y];//按位取位权
int i = 0;//第几位
while(len != 0){//使得x, y深度相同 建议脑子里换成二进制理解
if(len%2 == 1){//当前位置存在1
x = st[x][i];//向上走
}
len /= 2;//或者右移 (len>>1);
i++;
}
if(x == y)return x;//如果这个时候x == y就说明x和y在同一棵子树,没必要进行下一步了。
//log2(n)函数在头文件cmath中,得以2为底n的对数
for(int i = log2(n); i >= 0; --i){
int _x = st[x][i];//在当前i下x和y跳到的位置
int _y = st[y][i];
if(_x == _y)continue;//当x和y跳到的位置相同,说明跳过了,x和y不更新
x = _x;//更新以二分逼近x和y的最近公共祖先的子节点
y = _y;
}
return root[x];
}

signed main(){
cin >> n >> m;
for(int i = 1; i <= n; ++i){
int x, y;
cin >> x >> y;
mp[x].push_back(y);
}
init_root(1, 0);
init_st();
for(int i = 1; i <= m; ++i){
int x, y;
cin >> x >> y;
cout << lca(x, y) << endl;
}
return 0;
}

例题

洛谷P9432 [NAPC-#1] rStage5 - Hard Conveyors

这里什么都没有捏😋